【宗教知识】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摆脱教会的半殖民地洋教形象,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团结全国基督徒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爱国爱教运动。

1950年7月,在吴耀宗倡导下,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简称《三自宣言》,号召基督徒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建立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宣言要求“促成一个为中国人自己所主持的中国教会”。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全文刊发了这个宣言,同时发表了题为《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的社论。由此,9月23日被定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纪念日。1951年4月21日,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这一筹备委员会即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前身。宣言发表后,迅速获得全国基督徒的热烈响应,至1954年,签名拥护宣言的基督徒达40万人以上,占当时全国基督徒人数的三分之二。1954年,第一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把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筹备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吴耀宗当选为主席。从此,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为中国基督教“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的全国领导机构。”1961年,第二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在上海举行,号召全国基督徒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办好教会。1980年,第三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在南京举行,丁光训主教在会上指出,三自成就巨大,三自任务未了,中国基督教应进行以加深对三自的认识为内容的再教育,要从自办教会发展到办好教会。会上成立了新的全国性教务机构——中国基督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同中国基督教协会简称中国基督教“两会”或基督教全国“两会”,这种体制正式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本着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不断向前发展。教牧人员全由中国人担任,教会行政事务由中国基督徒自己管理,教会经济由中国基督徒自己维持,在神学思想、艺术表现和崇拜礼仪上也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同许多国家的教会和团体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往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结束了宗派林立、互相对峙的局面。同时,信仰和礼仪上的特点及各项正常宗教活动都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尊重,从而有利于中国基督教的全面团结,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三自原则是中国基督教办好教会的根本原则。从19世纪70年代起,就不断有爱国基督徒主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但由于历史条件,都未获得成功。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自治不仅是中国基督徒自己管理教会,也包括与普世教会交往中的平等地位与相互尊重;自养涉及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只有经济独立了,才可能达到主权上的完全独立;自传不仅是一个由中国人在中国传福音的问题,也包括“传什么”和“怎样传”的问题。三自原则是基督教把爱国主义和办好教会相结合的实践总结,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根本原则。

1998年11月,基督教全国“两会”济南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从此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中国教会也从建设时期进入到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济南会议”和“决议”被认为是继《三自宣言》发表后,“三自爱国运动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三自爱国运动在逐步走向成熟”。

(摘编自:丁光训、金鲁贤主编《基督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来源: 微言宗教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