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各民族一家亲】发展永远是硬道理

和许多企业高管一样,赵铁军的办公室里摆着茶台,随时准备迎接贵客到访。身为中地集团总经理、大连市锡伯族学会常务副会长,眼前的赵铁军你可以说他沉稳,也可以评判他沉稳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但在他身上你无论如何看不到任何少数民族的特征。

“时代在进步,少数民族也不是非得穿着民族服装才能认出彼此,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比如说,很多人都评价我们锡伯族普遍勤劳勇敢、善于学习、热爱生活、做事认真!”

赵铁军出生在大连市金州区一个锡伯族家庭。锡伯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目前我国境内锡伯族的人口数为191911人。

“民族都要发展,发展就要走出去。比如我,外出求学又步入职场,在人群里也没什么两样,但对自己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却也正是从走出去开始的!”

1987年,正值高二的赵铁军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到家,看到父亲正在读一封信,信封里还夹着一帧彩色照片。原来,著名的锡伯族战斗英雄、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那启明老先生经组织批准做民族调研工作,曾经找到赵铁军的爷爷在村头一起追溯赵氏家族的迁徙路线和记载锡伯族口语。那老寄来当时采访的照片这一细节深深地触动了赵铁军,他后来回忆说:“改革开放使大家的物质生活逐步改善,党的民族政策让人们开始有精力去探究自己民族的历史。”赵铁军记下了那启明老先生的联系方式。考入大学后,赵铁军每天在不同的课堂穿梭,新鲜的知识、先进的思想激发了这位锡伯族年轻人的求知欲望。

“上大学了,心里想的就不一样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和锡伯族的关联,就毫不犹豫地给那老写了封信,表达了想探究锡伯族历史的愿望。”

那时,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大连分会刚刚成立,身为创会元老的那启明老先生自然对赵铁军的愿望积极回应,两个人保持着书信往来,甚至赵铁军大学毕业回到大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门拜访了那老。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省分会发展为大连市锡伯族学会,会员们不断地寻访、研究,汇集成《锡伯族图录》《大连锡伯族》《中国锡伯人》等一系列著作,使得锡伯族的历史和文化被有效地追溯、记录和保护起来。

“没有国家的发展,我们依旧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少数民族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不走出去,不接受高等教育,探寻、研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必定是力不从心。”赵铁军随手签署着下属递上来的文件,继续说道:“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我深有感触!”

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也给了各民族极大的展示舞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其中举例谈到“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历史佳话。随着媒体不断地深入报道,锡伯族西迁伊犁的历史为更多人所了解,锡伯族人勇敢、坚毅的民族性格才被更多人熟知甚至喜欢。

人到中年的赵铁军借着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步入快车道的大势,从农村到城市,不仅实现了个人发展的跨越,也助力了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在,每年都有锡伯族学生到大连求学,锡伯族学会举办类似于迎新的活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

“大连市锡伯族学会的研究工作还将继续,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传承,使各民族优秀文化组成的中华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是锡伯族传统的“西迁节”,这个节日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赵铁军最重视的日子,“‘西迁节’的时候,锡伯族同胞相聚一堂,缅怀先辈,畅想未来。这一天我再忙也会以一个普普通通的锡伯族的一员参与其中。”

(作者系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陈秀莉)


来源: 大连日报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