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各民族一家亲】“巢阳乐”的故事,讲不完的“爱”

“开心一整天耷拉个脑袋,肯定又被果果欺负了。”“下回果果来,就把开心送到别处。这孩子喜欢小狗,就是喜欢的方式不够友爱。慢慢来,我对果果有信心。”

11月7日正赶上立冬,大连市中山巢阳乐为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巢阳乐”)里,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民族团结艺术团排练了一下午。中心主任冯洁走进厨房准备给大家包顿荠菜饺子,一起过个节。志愿者张淑云跟进来帮忙,心疼地说小狗“开心”不开心了。

上午,多动症儿童果果在这里接受了心理干预,来自大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回族志愿者张晓明已经持续关注了这孩子5年,每周一次,雷打不动。冯洁忆起2016年“知心家园”社区互助服务项目成立时,由多民族组成的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为着探索城市民族团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聚拢到这里,没想到5年过去,“知心家园”已经服务了5200多人,其中136位不同民族的空巢老人由受助者转变为优秀志愿者、3户空巢家庭评为大连市慈善家庭、2名被服务的空巢老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家的努力让“巢阳乐”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果果现在也是我们的小志愿者了,这荠菜就是今年春天‘快乐田园’项目组带他一起去山上摘的。前两天他在学校里讲三国故事还被老师表扬了呢。”果果的改变和进步,冯洁一直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这孩子从10个月大后就再没见过妈妈,爸爸经常在外地工作,冯洁心疼,对他视如己出。果果奶奶也是“巢阳乐”的志愿者,她曾20年如一日帮助失独的秘春梅夫妇,并看着两人在“巢阳乐”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她带着一份好奇跟着秘春梅来到这里,参加和体验了所有的志愿服务项目,她惊异地发现这里的力量来源于“平等”和“尊重”。因为果果的病,她由志愿者变成了受助者,一个人带大多动症孩子的所有心酸在这里得到了全然释放。冯洁和张晓明都是引领她勇敢面对现实、努力改变生活的人,还有“巢阳乐”里所有的人都给予了她力量。谁是志愿者?谁是受助者?其实大家都是互助者,相互关爱、彼此搀扶!

民族团结艺术团的排练结束了,20多人从楼上像欢快的燕子一般飞下来。他们习惯于在这里吃饭,很自然地参与到包饺子的行列。“这是咱今年春天摘的荠菜?”“明年开春我也去!”“真鲜啊,闻着就忍不住流口水......”300个饺子,大家七手八脚半个小时包出来了,热气腾腾、其乐融融。他们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若非知情,谁也不会相信其中一些人经受过生活重创——失独、三无、空巢失偶......

“胡天保说这周六要尝试在线上教大家说土家族话。”“太好了!”冯洁放下筷子,接过张淑云的话说,“张老师,告诉天保找一个会说蒙古语的同学,比力格想开个理发店,让我帮他找个懂蒙语的大学生志愿者教他汉语。”张淑云满口答应,又面向冯洁很郑重地说:“冯主任,寒假天保回老家的路费我包了,你可别跟我抢。”

胡天保是来自云南的土家族贫困生,在大连理工大学读书,参加了学校的自强不息社。他既是“巢阳乐”的资助对象,也是“巢阳乐”的志愿者,每到假期回老家,他都会去做义教。这让冯洁感到非常欣慰。自2012年“巢阳乐”成立之始,她就是大连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公益导师。十年来,她带过的学生一批接一批将互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散播到天涯海角。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冯洁这样形容“巢阳乐”,她说,“这里是所有人的家,是我们的知心家园。”一个民间发起成立的社会组织,各民族相互嵌入式互助,“巢阳乐”已通过5A认证被评为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同结石榴籽共圆小康梦”,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巢阳乐”升华为人间大爱,千千万万的人在这里感受到这份爱,当他们从这里走向各处,心中之爱便形成势可燎原的星星之火。

(作者系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春燕)



来源: 大连日报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