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联考中,阿丽米热在全校排30多名,如果这个成绩能够保持下去,她距离双一流院校的梦想就近了。期末快到了,班主任魏宇找阿丽米热谈心,鼓励她继续努力,“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过去的成绩,表明你过去的努力和积累有了结果,只要这个状态保持住,一定能拿到理想的结果。”
阿丽米热是大连第二十高中高三9班学生,维吾尔族。高三9班、10班是新疆班,魏宇是新疆部的主任助理、高三9班班主任、体育教师。文化课学习与体育学习是相通的,魏宇鼓励学生的方式也带着鲜明的体育腔,“体能不是一天训练成功的,学习也一样。持之以恒,必有裨益。”魏宇所带的班,上一次考试排名中,有4个学生排进了全校前100名,其中有3人排名进了前50名。“这个成绩对于新疆班的学生来说,进985院校的把握很大。”魏宇说。
大连第二十高中从高一到高三,现有9个新疆班,在校学生367人,其中维吾尔族学生207人,其他的有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新疆部主任吴军说,大连第二十高中在2000年开始办新疆班,“全国第一批承办新疆高中班的学校一共有13所,二十高中是其中的一所。22年来,二十高中的新疆班学生一共有2740名,来自13个少数民族,以维吾尔族学生居多。”
进入新疆班,意味着他们将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在教育经费上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吴军介绍说,新疆班的学生从坐上通往大连的火车那一刻起,就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火车票免费,在学校的住宿、伙食,包括书本费等都免费。冬天里,学校还给每个学生购买了品牌羽绒服。
二十高中的伙食非常好。对此,吴主任笑笑说:“学生们确实吃得不错。”大连有句俗话“吃饱了不想家”。校长潘永久说:“高中的孩子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一定要让孩子们吃好,伙食上要舍得花钱。”上一届的新疆班学生毕业时,曾给潘校长写了厚厚一沓信,特别感谢了学校的伙食。落款是:“爱您的天山学子”。
到4000公里之外的大连求学,在这里住上1000多个日夜,这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成长,学校为新疆班的教学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吴主任说,“学校每周都安排领导轮流为新疆班值班,并成立了以中层以上干部为主导的‘学生成长导师’,每位导师要与一到两个新疆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规定了具体的工作流程,包括与学生聊天谈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等等,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项工作其实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不仅如此,学校的每位中层以上领导和党员还要牵手一名新疆学生,带到家里,让学生融入大连的家庭生活,从生活、学习、心理多方面帮助学生。
在二十高中,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老师帮忙,老师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人说,“教育最好的样子大概就是这样的。”
赵林芳副校长从2002年开始负责新疆班的工作,一入新疆班,她就成了孩子们的大家长。孩子经济上有困难,她给孩子零花钱;孩子生病了,她陪在床前;孩子住院手术了,她代替家长签字……学生们亲切地称她“赵妈妈”,业界称她是“盛开的雪莲花”。赵林芳说,在二十高中的新疆部,每个老师都是这样的,20年里,她几乎没休过周末,她把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这里了。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疆班学生的学习,二十高中还创建了插班制度,让成绩更优异的学生插到本地的班级里,彼此融入,考出更好的成绩。
学生的成绩给了老师们最好的回报。魏宇说,在二十高中,每年都有新疆班的学生考入知名的985院校,“浙大、复旦、武大、哈工大的都有,我希望我这个班也能出几个名校学生。”
因为在新疆班教育上成果突出,大连第二十高中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辽宁省少数民族工作先进集体” “大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
(作者系大连传媒集团记者 宋京)